搜贴子 搜作者(贴子) 搜作者(回复)
十堰家教网首页 | 
社区首页 > 其它科目 > 浏览
楼主
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
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(第1课时)
一.教材分析
1.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:
本课题位于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,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。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,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,但是怎么研究、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,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;同时在这节课中,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,怎么进行实验、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,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。因此,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,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2.教学目标:
(1)知识与技能目标:
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,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;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,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,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;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;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、观察、分析问题的能力,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(2)过程与方法目标:
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,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
(3)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
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;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,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。
3.教学重难点:
(1)重点: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―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,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,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、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。
(2)难点: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
二.教法分析:
1.学情分析
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,对于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。在毫无化学基础,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,如何引导学生实验、如何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是重要环节。
2.教法分析
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,引导学生思考问题,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,建议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“发现问题——提出假设——设计实验——实验求证——得出结论”来引导学生,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、讨论得出结论。
设计探究方案如下:
第一步: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有关蜡烛燃烧等现象进行回忆,并设疑
第二步:学生分组实验、记录,教师巡视、指导
第三步:交流讨论问题
第四步:填写学案、小结
三.学法指导
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4点的指导:
①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
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,也就是学案的设计。从学生最熟悉的、身边的物质入手展开实验。在实验设计上,从活动步骤、现象、分析结论三个方面列表。在每个具体的实验操作后面,要设计现象和相应的结论。这样做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自主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,培养学生观察、描述实验的能力、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②实验过程中,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。
③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。
规范、准确、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、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价值观。
④对培养学生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指导
探索活动中,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。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,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,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。
四.教学程序
1.学生课前准备: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。取一支蜡烛,观察;将蜡烛点燃,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,并记录下来。
2.教学过程:
  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
展示图片,并解说图片
讨论这些化学成果都是怎么得来的? 学生观看图片,发表自己的见解:提出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
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
引入新课
(板书本节课题)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
(提问)我们身边,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。比如说蜡烛,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,在生日场合、许多特定情况下,我们都会用到蜡烛。请每个同学想想看,你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多少? 学生回顾家庭小实验并讨论蜡烛的颜色、气味、状态、手触摸的感觉,交流看法,填写表格(见学案表格1)
通过身边的化学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来引出主题,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
除了上面的现象外,还有哪些现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呢? 思考 发散学生思维,积极参与思考问题
提出探究课题(一)
对蜡烛及燃烧实验的进一步探究
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,并指导实验观察的方法和角度 学生根据学案上提示的三个阶段进行实验,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学案中作详尽的、客观的描述和记录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,培养学生动手能力、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
(引导探究)
第一阶段:实验前
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、气味、状态、除了这些以外,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?
  (学生发言)还应该观察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。
(学生实验)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,放入水中并观察现象。
(学生讨论归纳)石蜡质软、不溶于水,并且密度小于水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,探究出蜡烛的物理性质。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


第二阶段:实验过程中
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的现象。想想看,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,温度会不会也高低不同呢?



蜡烛越烧越短,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? (学生实验)将火柴梗,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,约1s后取出,观察现象
(学生讨论归纳)火柴梗两端迅速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。
(学生实验)取一干燥的冷的小烧杯,罩在蜡烛火焰上方,观察现象;立即倒转烧杯,向里面倒入澄清石灰水,观察现象
(学生讨论归纳)干而冷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,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;澄清石灰水变浑浊,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


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,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



第三阶段:实验后 (学生实验)吹灭蜡烛的时候,观察现象:有白烟生成 培养学生完整观察实验的习惯
布置思考题
 讨论问题(一)
为什么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?用热烧杯行不行?
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行不行?会有什么影响?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,提出猜测
通过干而冷的烧杯使水蒸气冷凝成水雾,便于观察蜡烛燃烧生成水
太近或太远都不行。太近,烧杯温度过高,水蒸气无法冷凝;太远,水蒸气逸散到杯外,效果不明显。 通过讨论明确每步操作的实验目的,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
讨论问题(二)
为什么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高?
(预计学生答案)
因为外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,燃烧更剧烈,放热多、温度高 讨论蜡烛蒸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
讨论问题(三)
吹灭蜡烛的时候,观察到有白烟生成。猜测一下,观察到的白烟可能是什么物质?
提出探究任务
怎么用实验来求证白烟是什么物质呢?请你设计实验 (预计学生答案)
白烟可能为3种物质:
①水蒸气
②二氧化碳
③石蜡蒸气
学生设计实验: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
学生实验,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完整细致观察实验的习惯,并透过现象来认识化学实验本质
(播放多媒体动画)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观看动画
推导结论:说明该白烟是由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 形象、生动再现实验现象,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兴趣
(总结归纳)
通过这个探究活动,我们学会了观察实验从哪几个方面观察?
学生讨论,小结:
关注物质的性质;
关注物质的变化;
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 小结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,探索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
布置作业 记录、练习 课堂及时反馈

3.板书设计
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
一.    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
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
二.      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
第一阶段:实验前--观察石蜡颜色、状态、气味、硬度、密度、是否溶于水(溶解性)
第二阶段:实验过程中--观察石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以及探究燃烧后的产物
第三阶段:实验后
三.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:
关注物质的性质
关注物质的变化
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

4.问题及反思
教学中要注意:
(1)   教师“讲”占用时间要适中。占用时间多,学生的交流讨论就不可能充分,表达不出自己的探究结果,不能激励起学生的探究激情
(2)   教师的“帮助”要适度。既不能处处都“帮助”,限制学生主动性的发挥,又不能完全失控,任凭学生随意活动

作者:王老师(406968)07-02-14 15:49回复此贴
1楼
不错
很好的资料
要好好看~~~~~~~
作者:赵老师(760272)07-02-25 22:45回复此贴
2楼
欢迎以后各课时教案陆续传上!
作者:周老师(712583)07-02-26 12:44回复此贴
共有回复2篇 1
回复内容:
百分·十堰家教网 ©2003-2015